青年精神科 新症輪候增至58周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5/26 00:10

最後更新: 2016/05/26 00:10

分享:

分享:

公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逐年上升,由13/14年度的34周,增加至15/16年度截至去年底要輪候58周。

據悉,醫管局關注整體精神科求診輪候時間趨增,尤以港島西最嚴重,但深入探討後發現部分個案相對情況較輕微,有幼童「怕黑」、「怕鬼」亦被家長帶同求醫。

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表示,近4至5年有不少年輕夫婦因年幼子女怕黑、發噩夢求診,誤以為有精神病,主要是7至8歲幼童。他解釋,因住屋空間小或過於關愛,父母直至子女升讀小學才分房睡,令幼童無獨立能力,加上受朋輩、電影、卡通等影響,開始相信鬼怪傳說,變成「唔陪瞓就驚,怕黑、發噩夢」。

治療方法,他指要讓家長明白發噩夢是常有的事,並非精神問題,應與子女討論噩夢內容,然後「為噩夢作一個happy ending」,睡時亦可開夜光燈及放置公仔陪伴。

根據醫管局統計,過去3年在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接受治療的18歲以下學童,包括自閉症系列障礙、注意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行為及情緒障礙及各類精神科疾病的人數,由13/14年度的2.4萬,增加至14/15年度的2.6萬,而至去年首12月的臨時數字已達27,740人。

接受治療者趨增,輪候時間亦延長,醫管局數據反映,整體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的中位數在14/15及15/16年度維持在10個星期,惟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則由14/15年度的45周增加至58周。

就港府支援學校照顧患上精神病學生的措施,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現行措施有包括學校的支援小組與有關學生和家長保持聯絡,亦會計劃及評估為學生提供的支援策略,並定期監察、評估及檢討學生的情況和支援成效;學校按需要聯同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共同商討適切的支援策略。

至於一些有精神病而出現嚴重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教育局會按需要向學校提供一筆有時限的津貼,讓學校聘請教學助理,以協助有關學生建立課堂常規及有效學習。吳克儉強調有精神病的學生需要醫護專業人員的診治和跟進,學校的角色是配合醫護治療和康復的要求。

撰文 : 張美琪 經濟日報記者